-
郭亮:李雪蓮上訪,能攔到首長是少數(shù)例外
關鍵字: 我不是潘金蓮馮小剛范冰冰李雪蓮上訪李雪蓮假離婚【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郭亮】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南方農(nóng)村婦女李雪蓮通過信訪將縣、市、省三級政府攪得雞犬不寧的故事。按照常理,一個并不正當?shù)男旁L理由、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農(nóng)村婦女不可能有這么大的能耐。
更何況,在大眾印象中,當前的地方政府是集強權和強勢于一身,怎么會在此時如此脆弱?然而,看似荒誕和幽默的故事實則是一副當代的“官場現(xiàn)形記”,弱女子和地方官僚體系的戲劇化碰撞演繹出的是當前中國社會無比真實的政治運作邏輯和政治生態(tài)。
《我不是潘金蓮》中的李雪蓮
李雪蓮的“冤屈”:法律排斥與政治吸納
一切從李雪蓮上訪的最初訴求開始。她為了多分到單位的一間房決定與丈夫假離婚,沒想到假戲真做,丈夫秦玉河在離婚后很快就和其他女人結婚。李雪蓮拿著真的離婚證找到法官,要求法官判定他們之前的離婚是假離婚,之后再和丈夫進行真離婚。
從實質(zhì)公正的角度看,他們之前的離婚確實是假的。但是,從法律的程序上看,他們的離婚卻符合所有的程序要件,是法律意義上的真離婚。為此,法院無法受理這一荒唐的訴訟請求,李雪蓮的要求被擋在了法律的大門之外。
李雪蓮感受到了莫大的冤屈:明明是假離婚怎么成了真離婚?面對心中的冤屈,李雪蓮認為“你們不讓我告狀,是讓我繼續(xù)含冤”。從圍堵法院院長,到拿著“冤”字跪攔縣長史為民的轎車,再到市政府門口告狀,李雪蓮開始了一級一級的信訪。而且,上訪的對象已經(jīng)從自己的前夫——這一個人變成了庭長、院長、縣長以及市長等不為自己伸冤的多人。不僅如此,上訪的訴求也在增多,不只是要求宣判自己和前夫的離婚為假離婚,還要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
《我不是潘金蓮》劇情
之前的上訪都是發(fā)生在地方,隨著李雪蓮進京,上訪的性質(zhì)開始發(fā)生變化。通過同鄉(xiāng)在酒店做廚師的機會,李雪蓮成功地攔截了欲前往人大代表所在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北京首長。在得知情況后,首長震怒了,因為這個時候,李雪蓮訴求的正當與否已經(jīng)不再重要,各級官員在這一過程中暴露出的無能和政治冷漠才是問題的關鍵。
“群眾利益無小事”,在黨的意識形態(tài)和長期教育中,無論哪一級組織哪一個黨員干部都不能對普通群眾的要求置之不理或者無所作為。由于政治上的不合格,這些地方政府官員最終被省里停職罷官。雖然這種處理只是部分地滿足了李雪蓮的上訪訴求,但是與冷漠的、封閉的法律系統(tǒng)相比,政治系統(tǒng)最終被證明是開放的、充滿溫暖的,李雪蓮的訴求終于在最高層的政治中得到了回應。
從后果上看,政治系統(tǒng)的這種回應無疑會強化信訪者“中央是好人,地方全是壞人“的固有印象。他們的上訪實踐證明:只有更高級的政治領導人才關心自己的疾苦。而且,只要自己的訴求上升到足夠高的政治高度,訴求本身就有被滿足的希望。
從現(xiàn)實來看,大量的信訪活動聚焦在省會和首都,信訪者所要努力的正是要獲得首長的重視。這種激勵模式使得越來越多原本屬于法律系統(tǒng)解決的問題被導引到了政治系統(tǒng),具有戲劇性的李雪蓮的故事其實是今天發(fā)生在中國大地上真實且普遍的社會事實。
- 原標題:李雪蓮的“冤屈”與德治的傳統(tǒng) ——《我不是潘金蓮》的荒誕與真實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最新聞 Hot
-
轉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
在獄中,杜特爾特以壓倒性優(yōu)勢當選市長
-
“中方抵抗到底,成了”
-
巴外長警告:這個問題不解決,?;饘⑹芡{
-
中美利好消息傳來,“七巨頭”一夜回漲8000億美元
-
特朗普怒了:我又不是蠢貨,免費的不要?!
-
特朗普:周四我可能飛去參加俄烏會談
-
印巴空戰(zhàn)后首次公開講話,莫迪只字不提美國
-
澤連斯基批準美烏礦產(chǎn)協(xié)議
-
長和回應港口交易:不合法決不交易
-
白宮國家經(jīng)濟委員會主任:美國正在重啟對華關系
-
中美會談結束,日本國債遭拋售
-
普京強忍淚水
-
中方“施壓”他退出反華組織?我使館駁斥
-
看看特朗普這一家,在中東全是生意
-
全球股市普漲,金價大跌
-